2014年04月9日,廈門電網進入廈門島的22萬伏第四個電力通道島內段電纜隧道全線打通,全長440米的不破路頂管過程中,有165米“爬坡”7.8度。施工方采取了上曲線頂管作業,這是目前為止島內最長的彎道頂管,施工難度國內罕見。
04月9日下午,在廈門仙岳路,距離翔安隧道口200多米的馬路邊,吊車伸出臂膀,把頂管機頭緩緩吊離工井。這里,正在進行的是廈門電網進入島內的22萬伏第四個電力通道電纜隧道島內段的工程。
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,是廈門東部燃氣電廠輸送入島的主要通道。其中,島內側的電纜與埋設在翔安隧道內的海底電纜相接,向西穿過環島干道,沿仙岳路前行至萬達東側,最終接入位于高林居住區附近的22萬伏湖邊變電站,全長超過2.9公里。
現場施工負責人林天平說,本次施工的最大難點在于100多米的彎道頂管。“有165米的路徑高差大大超過通常水平,兩端相差近13米。”為解決這一難題,他們在現場安排了專業人員駐點,對頂管機頭的定位及時糾偏。
截至目前,廈門電力進島第四通道已完成6.048公里海底電纜敷設及接頭施工工作,該部分電纜借道翔安隧道進行敷設,也是國內距離最長、斷面最大的海底電力通道。陸地電纜隧道方面,島外部分共有70米長也正在加緊進行頂管施工。此外,陸地電纜的各項電氣施工也在同時進行。若外部施工條件允許,整個工程預計于今年夏季投產。
海都記者獲悉,廈門電網進入廈門島的220千伏電力通道共有3個,其中一個采用海底電纜供電方式,另外兩個采用跨海架空線路。第4個通道建成后,將成為廈門電力進島輸送容量最大、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。
頂管挖洞,即不破開路面,兩端機器將工具管從工作井內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,不破開路面就可以將管道立起。
上一篇:山東頂管公司需培育自身企業軟實力
下一篇:非開挖管道鋪設的技術優點